讲座报告
【2024-03-08】 多元催化剂在镁基储氢材料中的标度关系调控作用及其机制
发布时间:2024年03月01日

鲁杨帆 教授

重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

报告时间:2024年3月8号(星期五)14:30-16:00

报告地点:张江校区4号楼600会议室

邀请人:叶天南 副教授



个人简介

鲁杨帆,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弘深青年学者。2010年本科毕业于日本广岛大学,2012年和2015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,2015年至 2021年受聘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元素战略研究中心,任职特任助理教授,从事功能性金属材料的探索,物性分析及催化应用,2021年回国,全职加入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教授团队核心成员,长期研究基于缺陷结构及合金化对催化性能产生的影响,揭示了催化活性位点多元化对催化剂-反应物化学键稳定性的影响规律,突破了加氢/脱氢反应的标度关系约束,在Nature、Angew. Chem. Int. Ed.、J. Am. Chem. Soc.、Nat.Commun.、ACS Catal.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,2023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,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及横向项目10余项。

报告摘要

镁基储氢材料(Mg/MgH2)兼备储氢密度高、安全性好、绿色环保、资源丰富等优点,但其氢活性位点的缺乏导致吸放氢温度过高及吸放氢速度慢等问题。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镁基储氢材料动力学特性的关键途径之一。一般来说,镁基储氢材料的动力学过程包括①氢的吸附:氢分子吸附在金属表面;②氢的解离:氢气的化学键断开,氢原子吸附在合金表面;③氢的扩散:氢通过界面或间隙向合金内部晶格扩散。其中氢的解离活化能最高,达1.4 eV。在镁表面负载催化剂,能够增加氢化反应的活性位点,有助于降低氢解离活化能,从而改善其吸放氢反应的动力学性能。然而,现有催化剂虽然能有效降低氢解离过程,但同时导致氢扩散活化能变大,导致催化性能的降低。针对氢解离及扩散工程之间的矛盾问题,我们制备出缺陷浓度可控的Nb2CTx及MnV等一系列具有不同活化位点的催化剂。该催化剂具有不同的过渡金属,可形成分别针对氢解离及扩散过程有效的催化活化位点,从而提高吸放氢速率。